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 2023.9.17 - 2023.10.15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艺术家: 陈萧伊 展览参观信息: 周三-周日 11:00-18:00(17:30停止入场)
免费入场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荣幸呈现CAC项目空间第二期“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展出艺术家陈萧伊系列作品。展览将于2023年9月17日开幕,持续展出至2023年10月15日。 本次展览将展出《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与《心跳》两件作品,旨在揭示横断山脉的皱褶山体作为介质所传递的时间性与感知。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南,其复杂的地理物理过程与特性使它拥有多样的动植物栖息环境,从而催生出丰富的生物群系与民族文化。这里也是中国重要的矿产地,存储与生产了大量金属矿,包括煤矿与铁矿。如果,二十世纪中期情景主义艺术家在城市空间中的游走就像尤西·帕利卡(Jussi Parikka)所说的那样,是对晚期现代资本主义的描绘,那么,陈萧伊的行走在这样一片混合了野生林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与留有人类工业生产痕迹的地区所要勾勒的又是什么?
《心跳》在空间中的另一角,几颗石头零散地摆放于地面。它们是尾矿,即矿石在经过提取后残剩的部分,由陈萧伊在横断山上的废弃矿区中采集而来。每颗石头上的屏幕播放着被置于矿区与自然保护区边界间的红外摄像头所捕捉到的画面。屏幕上间或出现的漫步的动物、飞虫与一些无从知晓的动静提醒着我们,在这块对于人类而言不再具有价值的“人为遗迹”上,有着超出人类视野之外的存在。
除此之外,展览还将呈现一些节选文本,分别来自由艺术家基于“横断涟漪纪” 作品系列所创作的短篇虚构故事《重誓》,以及她在完成该项目的调研走访期间所撰写的日志。这些文本被金属“石头”所遮盖,观者捡起这些“石头”,通过一种不甚明了的非线性褶皱叙事去探索在这一项目周遭泛起的涟漪。 “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旨在引发围绕无机体堆叠的时间性的想象。时间的剩余物亦是地质的,它们不仅是来自过去的残响,也是在复杂的地理物理与媒介技术环境中正在形成的未来图景。 CAC Project空间第二期由两个展览构成,分别是“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以及由瑞典艺术家组合Lundahl & Seitl所创作的参与式项目“河流志”(River Biographies)。“河流志”将作为第二部分于2023年10月28日开启,更多相关信息即将发布。 关于艺术家
陈萧伊(b.1992)生于中国四川,于 2014 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通过生产图像的方式,关注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在近年来持续进展的项目中,她关注过往历史中西部作为资源区,聚焦于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切口,持续地打捞那些失落的时间,自然与大地的迷团。从过去的采矿业到如今的山地生境,她在山脉的时空堆叠与土地关系中展开工作,并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 “影像的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