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 · 讲座 | 混沌互渗:艺术、审美范式与生态哲学
日期:2020.10.25(周日)
时间:13:30 – 15:00
嘉宾:董树宝,石青
语言:中文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1
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虽是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但他不是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确切地说,他从事的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裂分析。他批评精神分析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科学取向,视其为使精神分析实践陷入绝境的罪魁祸首,主张以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取而代之。加塔利邀请人们介入自己的主体性生产,从消极的观看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视自己的生命为一件艺术品——“人们创造了新的主体性形态,这种方式与艺术家从调色板上创造新形式一样。”加塔利在他参与创建的拉博德诊所实践了他的美学思考,让精神病患者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让来自农村的患者从事造型艺术、戏剧表演、音乐和录像等活动,让知识分子患者从事厨艺、园林、陶艺等工作。这些精神病患者使用新的表达材料,就像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一样重塑自我。
因此,对于加塔利来说,艺术不只是社会所承认的艺术家的活动,而且是全部的主体创造性活动。审美范式也不是对艺术本身的研究,而是强调对艺术技巧和实践的研究,强调如何运用艺术技巧和实践进行主体性生产。加塔利真正看重的是艺术的创造性本质,将艺术定位为横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潜力”。而从本体论层面来说,艺术创造是一种“混沌互渗”(chaosmose),经由有限性通向无限性,体现了审美范式的基本特性。
10月25日(周日),加塔利《混沌互渗》译者董树宝与艺术家石青将做客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联手为我们解读加塔利。董树宝将从理论层面入手,介绍加塔利的基本思想,重点阐述加塔利的审美范式转向,以及其中涉及的艺术与生态哲学问题。石青于2015年前后曾创作“坏人瓜塔里”“瓜塔里在上海”等艺术项目,而本次讲座中,他将从个人角度出发,讲述当代艺术实践与加塔利思想的关联,探讨加塔利的工作方法对艺术家的意义。两位嘉宾对加塔利的解读旨在重塑我们对于艺术经验的理解。
《混沌互渗》
[法] 菲利克斯•加塔利 著
董树宝 译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2月
加塔利一生“游牧”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不是一名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思考的不再是移情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等模式化问题,诊断的不再是个体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现代社会的“病症”。当结构主义者纷纷将主体性列入“罪恶”名单之时,加塔利则反其道而行之,从生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主体性问题,重新反思了启蒙以来的“解放实践”。
何谓主体性生产?什么是战争机器、欲望机器、抽象机器?怎样理解精神分裂分析?作为审美范式发生源的“混沌互渗”如何运作?在本书中,加塔利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批判了以能指的霸权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摒弃了以科学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析,以机器反对结构,以横贯性理论超越移情理论,引导我们走向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开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裂分析。加塔利的这些原创性思想在他与德勒兹的合著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为德勒兹的光环所遮蔽,尚未释放出其应有的思想力量。借由本书中的清晰阐释和进一步深化,我们将体会到有别于“德勒兹与加塔利”的理论风格,感受到加塔利自身异乎寻常的思想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