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 Atelier 11 | 物特币:理论与实践工作坊
日期:
2019.07.21(周日)
时间:
13:00 – 17:00
地点:
Open Hub@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语言:
英文
该工作坊为对媒体艺术、数字文化、批判经济、电子设备和物联网(IoT)感兴趣的观众设计。
比特币被构想成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交易系统。在交易时,每个节点(用户)拥有平等机会获得奖励。因计算能力是赚取比特币最重要的变量,在过去的几年中,比特币在竞争激烈的斗争中被引爆,其中涉及大型设备的使用、计算机农场的物资与环境资源的消耗。争夺只会使拥有最强大和最有效技术的所有者获益,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物特币(Bitcoins of Things)将这种“疯狂”的比特币制造方式转化为娱乐性的彩票形式。
比特币挖掘过程为:找到一个随机数(Nonce),将其加入区块头(Header Block)并通过哈希函数(Hash)返回一个以若干0开头的数字(哈希值,Hash Value),若节点成功找到满足的哈希值,则可通过区块链网络的验证。同时矿工可获得12.5比特币的奖励。
在理论层面上,工作坊将介绍比特币及区块链领域的概念、案例、艺术作品与书籍,帮助大家更好理解该课题。实践层面上,参与者将使用基础电路板,通过焊接和微控制器制作一个有趣的比特币矿工。目标是将日常生活物品(如沙铃、锤子或盐瓶等)转化为能够与区块链相连的比特币矿工,通过计算哈希函数尝试获得12.5比特币的奖励。
物特币矿工示意图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制作你的物特币矿工!
通过将无线网微控制器与不同传感器(如加速剂、麦克风或者按钮)结合,通过读取生成一个“随机数”,尝试通过区块链的交易验证。这种可能性非常低,但减少了计算过程的耗能,使其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最后,微控制器装在如键盘、计算机数表或者盐瓶等日常物品上,这个物特比矿机有可能挖掘出大量比特币——愿你成为贤者之石的缔造者。
马丁·纳达尔
马丁·纳达尔(理学士)是生活/工作于林茨的艺术家和创意编码员。他在林茨艺术大学学习界面文化课程。在过去的几年里,他曾参与各种艺术项目,并教授艺术与技术相关工作坊。他亦对插画和电影也很感兴趣。纳达尔的作品曾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媒体实验室、Ars Electronica、AMRO艺术节、热那亚科学周、日本情报科学艺术大学院大学(IAMAS)及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展出。
塞萨尔·埃斯库德罗·安达卢兹
塞萨尔·埃斯库德罗·安达卢兹是一位专注人机交互、界面批判、数字文化及其社会、政治影响的艺术家与研究员。他的工作涉及图像制作、雕塑、电子游戏、装置、网络文化、物联网、机器人技术及媒体考古。自2011年以来,他在林茨艺术大学界面文化实验室进行研究。安达卢兹的作品曾在国际艺术节、美术馆、画廊及会议,包括Transmediale、Ars Electronica、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Transnumériques 双年展、HANGAR.ORG 、Kikk艺术节、罗马媒体艺术节、雅典数字艺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