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AC x 知美术馆

    生长
    2019.09.28 – 2020.01.05
    知美术馆 (ZHIART)
    中国成都省四川市新津县君山路1号

     

    艺术家
    苏珊·安卡尔、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组织培育文化与艺术项目)与罗伯特·福斯特、科里·凡·塞斯与德文·沃德、安娜·杜米特里乌、亚历克斯·梅、托马斯·费因斯坦、爱德华多·卡兹、梁绍基、邱宇、克丽斯塔·佐梅雷尔&劳伦·米尼奥诺

     

    策展人
    张尕

     

    联合主办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知美术馆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荣幸与知美术馆于2019年9月28日至2020年1月5日联合呈现展览《生长》。作为在CAC上海展的延伸,知美术馆再次呈现的《生长》将展示共八位艺术家/艺术家组合的作品,在技术幻想的滤镜下进一步剖析生命与生长之怪诞且躁动的界域以及活体与潜意识之间的边界,预示了一个既令人着迷又使人不安的未来。

     

    苏珊·安卡尔2019年的作品《粒子的来世》(The Afterlife of the Particles)汇集自然界的标本以及工业化的产物,使它们共居于由无数个培养皿构建的城市景观之中, 一个由风干食物、中草药、西药、橡皮筋、彩色蜡笔、螺丝、金属回形针以及无数其它由生命体或永生物件编织的混合体,仿佛经由这一实验室的再设计可锻造出有机物与人造物共生的全新意义。

     

     苏珊·安卡尔:《粒子的来世》(The Afterlife of the Particles),2019。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观众会发现一件展示着牵牛花开的摄影作品。这一看似平凡的图像描绘了将跨物种培育纳入艺术创作的首个果实:爱冬茄(Edunia)系艺术家爱德华多与碧冬茄(Petunia)的复合体,其红色叶脉是艺术家DNA 的生动表达。展览期间,种在一个花盆中的爱冬茄种子最终将会盛开出花朵,从而揭示出“自然历史之迷(Natural History of the Enigma)”——亦为艺术家此系列作品的标题。

     

    爱德华多·卡兹:《自然历史之迷》(Natural History of the Enigma),2009,展览现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摄影:钟晗

     

    名为《护理与控制的容器》(Vessels of Care and Control)的作品来自备受争议的 Symbiotica A 艺术家二人组奥隆·凯茨与伊奥纳特·祖尔。他们与德文·沃德合作,展示了一个细胞组织培养孵化器,它所需的二氧化碳或恒温条件由展览现场的可降解堆肥中腐烂的微生物所提供。艺术家又一次对技术工具论提出抗争,唤起对生物孵化器作为一具护理/ 培植并掌控生命的精巧仪器的同时也是具备观念性与生命政治之仪器的激进解读。在知美术馆的展览中,新增的两件精致的小作品以其手术式的洁净与由宏大的发酵麦秸堆成的塔形雕塑形成对比。《(因为艺术就像一个生物体)…… 死亡总比逐渐逝去要好》((for art is like a living organism)… Better Dead Than Dying)巴特勒式的标题透露出作品中所延续的永生活体细胞系所承载的转喻意义 —— 一种永远生存和永远死亡的僵尸状态,如同一个现代性的难题。在《生命机制》(Mechanism of Life)中,SymbioticaA组合以一种原始细胞的形式唤起生命初现时涌现的诗意图像。它们是一团原始的生长冲动,虽经由生物工程设计,短暂且超然,逾越了实践的可能。作品以此暗喻了影响当代记忆的文化健忘症之批判方式。

     

    组织培养和艺术计划(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与德文·沃德,《护理与控制的容器:堆肥孵化器 4(Vessels of Care and Control: The Compostcubator 4)》,2016-至今。展览现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摄影:钟晗

     

    梁绍基所呈现的一组作品勾勒并蕴含着他长久以来对蚕虫生命周期的着迷。作品运用了多种媒介:从蚕的生长和衰亡这一挣脱束缚的自然过程,到以电子形式增强的结茧和吐丝全过程(吐茧的电声强化),再到从经过基因改造的无脊椎动物 (茧虫)身上放射出绿色荧光蛋白的光,最终到蚕开始吐出无尽而光滑的蚕丝,使得这个蚕的合奏达到展览的高潮。

     

    梁绍基:《听蚕/自然系列No.96》,2006。展览现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摄影:钟晗

     

    梁绍基:《荧光》(Fluorescene),2017-2018。展览现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摄影:钟晗

     

    虚拟物与物理实体在一个名为《交互式植物生长》(Interactive Plant Growing)的集群中找到了他们的戏剧舞台。克丽斯塔·佐梅雷尔与劳伦·米尼奥诺创造了一个直观的过程。其中,现实影响着虚拟,三维物由肉体触碰渲染而成,进化因此呈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演进。

     

    克丽斯塔·佐梅雷尔与劳伦·米尼奥诺 :《交互式植物生长(Interactive Plant Growing)》,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邱宇创造了“增生”(hyperplasia)模拟,将离散的元素引入一个共生整体。艺术家将从城市垃圾中寻觅而来的废物变为鲜活的生物系统。这是一个通过技术的干预使废物 —— 并非恶性的肿瘤增生,而是对生活的增助中——重获活力。

     

    邱宇:《增生计划》(Hyperplasia Plan),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与众不同,托马斯·费因斯坦从脑细胞和哲学中养殖肉类。通过希腊词源“肉”(pancreas, 现代英文意为“胰腺”)的双关含义,他的消化性器官(胰腺)/肉以黑格尔巨著《精神现象学》为“养料”,以此生产肉体所需之食物。酶的分泌被赋予灵性,催化着生长、新陈代谢和一种新的生命,其弗兰肯斯坦式的戏剧性并不比真正可依赖的现实缺乏可信性。

     

    托马斯·费因斯坦:《pancreas(肉)》,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温室效应和酸雨作为人类纪的效应占领地球母亲时会是什么样子?《古菌机器人:一个后奇点与后气候变化生命形式》(ArchaeaBot: A Post Singularity and Post Climate Change Life-form)以幽默的方式想象出人类抵抗灾难性炎热环境效应(umwelt)的方式,并为此作出准备。安娜·杜米特与亚历克斯·梅将深海下的生长作为人类未来的实验台。

     

    安娜·杜米特与亚历克斯·梅 :《古菌机器人:一个后奇点与后气候变化生命形式》(ArchaeaBot: A Post Singularity and Post Climate Change Life-form),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于其说展览《生长》是语言的指涉,它实则促使观众以内在的感受去体验一次与不同生命形式的相遇。这些生命形态或源于自然,或是人为的造化;亦或是来自共生的居所和基因间的交合。展览以此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生物分类法统提出质疑,进而向诸如动态平衡 (homeostasis) 、新陈代谢以及环境效应这些作为生命之基本显像等约定俗成的观念发难。展览不仅佐证了“生长”的能量作为一种自然的冲动,并阐明了“生长”这一行为作为技术力量将自然概念拓展为一种新的范式,在此之中,无自然的生态(ecology without nature)正在召唤着另一种现实的来临。

     

    联合呈现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www.chronusartcenter.org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设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www.zhiartmuseum.com

    2018 知美术馆“开”展
    2018.4.26 – 2018. 8.12

    知美术馆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君山路1号

    策展人
    张尕

    参展艺术家
    迈克尔·华金·格雷(Michael Joaquin Grey),奇科·马克姆特里(Chico MacMurtrie),劳伦斯·马斯塔夫(Lawrence Malstaf),森万里子(Mariko Mori),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马尼克斯·德·尼斯(Marnix De Nijs),王功新,王郁洋,张培力

    联合呈现
    知美术馆(ZHI ART MUSEUM)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hronus Art Center)

    开放时间
    2018年4月25日 开幕 (凭邀请函入场)
    2018年4月26日 – 2018年8月12日 11.00 – 17.00 (周一、周二闭馆)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荣幸与知美术馆联合呈现“开”展,以此庆祝知美术馆期待已久的开馆仪式。中国西南部一座崭新文化地标就此落成。展览将于2018年4月25日开幕,次日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2018年8月12日。“开”展由知美术馆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呈现,由媒体艺术策展人张尕策划。

    知美术馆坐落于四川省会城市约四十公里外的新津县内,由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建筑以当地传统砖瓦为元素,将现代主义的极简质朴与绵延起伏的山脉、流水等周遭景致融为一体,烘托出恍如中国古典文人山水画般的意境。与美术馆的建筑共鸣,并呼应知的建馆使命,“开”展将汇聚九位艺术家,为公众带来一组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品。 展览将“开”作为一种开启的形式,一种运动,在此,某种新开端正积聚着力量;作为一种展开,将潜藏之能释放。“开”蕴意将知美术馆所希求的开创性事业落地开启。

    《灵动喷泉》(Pneuma Fountain) 系奇科·马可姆特里/无定形机器人作品(Chico MacMurtrie/Amorphic Robot Work)最新完成的可充气自动雕塑作品。鲜明地体现并预示了“开”展主题中所包含的“展开”之意,即其作为对运动、空气、光与建筑所展开的一种冥想式体验。

    Pneuma Fountain, Chico MacMurtrie/Amorphic Robot Works,inflatable robotic sculpture, variable size, 2017

    进入美术馆的地下主展厅,观众将会看到张培力充满神秘感的作品《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这件颇具杜尚风格的装置授权予一台自动化装置通过软件来实施“互动”操控,一种模棱两可性在作品中得到了暗示,要求我们对意义和意指的构建保持开放的态度。马尼克斯·德·尼斯(Marnix De Nijs)的《直线位移》(Rectilinear Displacement)将我们抛入一段运动中充满感性的反射之旅——沉浸于作品自身的物理性及光学物性所缔造的光之中。迈克尔·华金·格雷(Michael Joaquin Grey)的作品《两个西蒙奈塔之间》(Between Simonetta) 将运动变化的节奏精细化至无限之缓慢,运动和几率,二者皆以开放性作为其终极动力。

    A Standard, Uplifting, and Distinctive Circle Along with its Sound System, ZHANG Peili, radios, motor, motor controller, microphone, power amplifier, horn speakers, variable size, 2015.
    Chronus Art Center / ZHI ART MUSEUM would like to thank Ms. Li Lin for her support in realizing ZHANG Peili's work in this exhibition.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知美术馆感谢李琳女士对本次展览张培力项目的支持)
    Rectilinear Displacement, Marnix de Nijs, mechanical linear-motion installation, immersive projection, spherical screen, width 120cm, length 30m, 2014.
    Between Simonetta, Michael Joaquin Grey, generative portrait, 68 x 89 cm, 2011.

    开,亦是对冒险的跃跃欲试,对迷失方向的未雨绸缪,以便开启不同维度的认知。劳伦斯·马斯塔夫(Lawrence Malstaf)  的《指南针02005》(COMPASS 02005) 正是这样一件怪诞的装置,让参与者卷入机器的运作逻辑之中,此处的人机互动质疑流行的假设,期待一种新的伦理学评估。

    Compass 02005, Lawrence Malstaf, wearable tactile installation, magnetic field, variable size, 2005.

    在美术馆三层,一个明亮的展厅豁然开朗。此处展出的四件作品彼此呼应,相互映照;透过巨大而开阔的玻璃墙体,与户外景致融为一体。王功新的作品《不可坐的》所呈现的静止,将移动、光照和液体作为一种开的形式,一种运动被定格的延展方式。在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的《反射失真》(reflektor distortion)中,艺术家似呼在警示我们,在算法逻辑之美中,隐藏着一片开放的领地,在此不确定性和概率透露着技术之真实本质。与之对比的是森万里子(Mariko Mori)的作品,形状各异的石子组成了一道具有冥想气息的河床,并以其原始而粗糙的质朴与当代的混乱及焦虑形成对话,开启理解世界的新愿景。王郁洋的《柏拉图的立方体》进一步宣告将“开”作为一种展开,一种永恒的反复,一种生生不息的转变,一种拥抱未知和无法预料之事物、拥抱一切潜在可能的精神,亦即“知”之精髓——求知。

    Unseatable, Wang Gongxin, chairs(4 chairs, 48 x 49 x 83 cm/each chair), metal container, light bulb, motor, milk with water and ink with water,1995. Edition of 3 © WANG Gongxin. Photo © Maxim HU.
    Courtesy of Private collection and Frank F. Yang Art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reflektor distortion, Carsten Nicolai, neon lights, water, steel, sound, diameter 200 cm, height 26 cm, 2016.
    Flat Stone, Mariko Mori, ceramic stones and acrylic vase,Stones: 487.5 x 214.6 x 8.8 cm, Vase: 38.1 x 27.9 x 43.2 cm. Courtesy: Artist, SCAI THE BATHOUSE, Tokyo and Sean Kelly, New York, 2006.
    Untitled–Plato’s Cube, WANG Yuyang, aluminium alloy, PC material, electronics, nylon, LED, 400x400x400cm, 2017.

     

    关于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设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www.zhiartmuseum.com

     

    关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媒体垂询,敬请联络
    孙如兰sunrl@cnfantasia.com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