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线”新媒体艺术系列讲座之专题讲座2:新媒体时代的走神问题

格式工厂9

嘉宾:赵千帆

时间:2014-08-31  14:00 ~ 2014-08-31  16:00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文本表演: 李振华,胡介鸣, 胡为一,aaajiao(徐文恺),吴珏辉,袁可如 (排名不分先后)

语言:中文

“新时线”新媒体艺术系列讲座之专题讲座2:新媒体时代的走神问题

本活动免费,请通过邮件预约 membership@chronusartcenter.org(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预约人数)

讲座介绍:

本讲座旨在把发源于20世纪早期德国文化哲学(克拉考尔,本雅明)关于大众传媒时代的走神概念,放到今日新媒体(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重新审视,并对相关的新技术条件下人类感知模式的转型,集体身体的神经支配,作为游戏空间的媒体等问题进行讨论。

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与讲座平行发生的“文本表演”(Live Info Mapping),这也将打破讲座惯有的二元关系——讲者与听众,说与听,屏幕上出现的内容不再来自于讲者,而由一众媒体艺术家控制和推送,他们包括:李振华、胡为一、胡介鸣、吴珏辉,以及aaajiao(徐文恺)袁可如等… 如此构成一个“分神”的现场。

关于系列讲座:

新媒体艺术的边界—论生产、观看、展示与收藏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媒体艺术正在动员的新的社会性,及其介入现实和历史的方式,及其更普全的政治干预姿态,及其展示对于传统美术馆的全盘改造,及其观看的新模式等等,都是超出目前我们的当代艺术的理论认识和基本方法论的。大量新的实践有待我们作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反思,而新的创作-展示模式既然已实际到来,也在逼迫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迎接和总结

本讨论系列中, 我们将邀请艺术理论家、哲学家、新媒体艺术家和从事新媒体艺术展示的美术馆同仁们,就新媒体理论研究的下列核心概念,展开讨论:分神、消费、贡献、独奏、闲聊与好奇、八卦与亲密、新动画、互联网价值观再批判、抵抗与监视、半集体的技术下意识、粉丝经济等等。我们将在这一系列的讲座与讨论中努力去探讨和总结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展示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原则。

关于讲者:

赵千帆,1977年生,任教于同济大学哲学系,2008至2009年德国洪堡总理奖学金,2012至2014年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社会哲学(尤其是本雅明与阿多诺),尼采翻译与研究,模拟理论等。

文本表演艺术家:
李振华,1996年开始从事艺术工作,涉及展览策划、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领域,现担任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2010年至今),瑞士Prix Pictet摄影节推荐人(2010年至今)。
胡介鸣,1957年生于上海,是当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象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胡介鸣擅长利用摄影、录象、装置和数字互动技术等众多的媒介持续不断地进行创作实验,其作品在国内、外广泛展出。

胡为一,是一位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的90后年轻艺术家,在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本科之后,他继续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攻读导师张培力的硕士研究生。

吴珏辉,艺术家,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具体媒介工作室,UFO媒体实验室艺术总监,TASML|Carroll Fletcher 艺术家 EYEBEAM驻留奖获得者。

aaajiao(徐文恺),1984年生于中国西安,后移居上海并工作、生活至今。徐文恺是国内前沿的媒体艺术家、博客写手,同时也是一位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袁可如艺术家,1990年出生于杭州,2009年 本科生就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1年 进入实验影像工作室,2013年 考入本工作室研究生。

关于本讲座系列的策划者:

陆兴华,艺术理论家,任教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美院社会思想和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长期研究当代法国思想和当代艺术理论。近著有《当代艺术做什么?》(2012年),《艺术-政治的未来》(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