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联合系列讲座 | 人工生命、人工智能、艺术和转化的自然 第一期
日期:2022.8.7 (周日)
时间:16:00 – 18:30
学术主持:张康
嘉宾:Entangled Others 工作室、威廉·拉瑟姆、张康
语言:英文
主办: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与艺术系,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项目发起人:吴子薇、李茜、毕昕、曹佳敏
项目统筹:汪杉
系列讲座
“人工生命、人工智能、艺术和转化的自然”
第一期:艺术家的选择
“人工生命 “这一概念,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兰顿于1987年正式提出。然而,有关 “人工生命 “的思考和实践远远先于这个时间。这一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与艺术家的青睐——他们探索生命的基本原则,并试图在人工系统中重新思考对于生命的的理解。
如今,人工智能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通过硬件、软件和湿件的合成或模拟,技术对自然生命系统的特征进行重组和表现。同时,在人们与非人类实体日趋参与性的互动中,技术合成物也表现得像一个生物体,参与到周遭环境中的协作与共生之中。
在这样一种转变中,生命如何被赋予新的想像?什么是人工智能和生命领域的美学?人工生命如何融入一个共生社区并影响社会与文化?我们又将如何理解这其中所涉及伦理和道德话题?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联合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同发起“人工生命、人工智能、艺术和转化的自然” 系列研讨会,旨在汇聚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以及为何创造人工生命——技术是如何在生物灵感的基础上被发明的?以及我们该如何理解技术所呈现出的生物性?这些领域又如何与真实的自然纠缠,并呈现出另一种自然的面貌?
Entangled Others
Beneath the Neural Waves,2020-2021
© Entangled Others
William Latham
GalaxRefl, 2021
© William Latham
Kang Zhang
Kandinsky Sans Poster, July 2021
© Kang Zhang and Stephen Zhang
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一所地处上海的人工智能艺术机构,它将积极支持、推动和孵化国内外与智能算法相关的创作者及作品,提供其自由表达的空间。艾厂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艺术前沿的开拓者和推广者,探索创意的未知边界和可能性。
艾厂旨在为当下人工智能艺术的挑战、实践和创意提供更为丰富的见解。在学术研究层面,艾厂将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论坛, 出版相应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上,艾厂将积极推动和探索人工智能艺术的应用场景
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包含艺术与科技研究,专注于先进的新兴技术所支持的艺术创造和视觉交流。
作为一个涵盖计算与创意的跨学科项目,它将具有艺术、设计、科学与工程背景的有识之士聚集在一起,进行批判性思考,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合作,如艺术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与艺术,信息艺术与设计,以及数据可视化。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流碰撞中进行艺术创作和视觉交流,这将对公众产生社会影响,让公众了解并丰富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区。


威廉·拉瑟姆
威廉·拉瑟姆,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电脑游戏设计师、计算机艺术家、企业家。在进化艺术、平面艺术、生成艺术、遗传学以及娱乐和视频游戏等行业都有专业研究。他是伦敦几何有限公司的联合董事——该公司与伦敦大学学院(UCL)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一起为中风患者开发了适用于移动设备的专业游戏。同时,他也是伦敦大学学院(UCL)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

Entangled Others
Entangled Others (译者注:“纠缠的他物”)是艺术家费莱肯·麦考密克和索非亚·克雷斯波共同创作的工作室项目。他们的作品重点是生态、自然和生成式艺术,并着重于在数字空间中、赋予形象和生命超越人类的新形态。这涉及用生物学所启发的技术–探索关系、生物多样性和意识的问题。同时,他们强调了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利用新技术引起对我们紧密交织的看不见的事物的关注和认识。

张康
张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与艺术教授,和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科学系荣誉教授;曾任富布莱特杰出讲席教授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讲者,任教于美国、捷克、澳大利亚和英国。他在计算机科学、在建筑、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等领域发表过8本论著、1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并应邀在相关国际和国内会议作主旨演讲,曾荣获多项艺术与设计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