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 Presents | 富勒、热力学与技术社会中的建筑

讲者与嘉宾 李麟学 陈旭东

日期:

2018.09.16 周日

 

时间:

13:00-15:00

 

语言:

中文

 

地点: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本次讲座将通过审视建筑、技术与社会互动演变的一些历史线索和片断,提出自然、环境、热力学等思考视角,讨论建成环境复杂系统的当代设计走向。

崇明体育训练基地1-3号楼 ©️麟和建筑工作室 ATELIER L+

图片来自网络

*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的标志性穹顶建筑以热力学为基础,达到减少能量(包括物能)消耗的目的,实现 “以最小限获得最大限 (Dymaxion)”。

李麟学

李麟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麟和建筑工作室ATELIER L+ 主持建筑师,社会生态实验室SOCIOECOLAB主持人,《时代建筑》专栏主持人,“同济八骏”中生代建筑师,哈佛大学GSD设计研究生院高级访问学者(2014)。2000年曾入选法国总统交流项目“50位建筑师在法国”(50 ARCHITECTES EN FRANCE),在巴黎建筑学院PARIS-BELLEVILLE学习交流。

 

李麟学试图以明确的理论话语,确立建筑教学、研究、实践与国际交流的基础,将建筑学领域的“知识生产”与“建筑生产”贯通一体。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热力学生态建筑、公共建筑集群、以及当代建筑实践前沿等。李麟学主持建成与在建杭州市民中心(2013世界高层建筑学会“世界最佳高层建筑”亚太区提名奖)、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3馆、四川国际网球中心、中国商贸博物馆、河南省科技馆新馆等多项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曾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6),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2005)等荣誉,获得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奖项二十余项。 曾参加 40位小于四十岁的华人建筑师设计作品展(40 under 40 exhibition)、“从研究到实践”米兰建筑三年展(2012) 、威尼斯建筑学院国际工作室特邀教授(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城市更新展(2015)、“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哈佛GSD,2016)、“同济八骏-中生代的建筑实践”(2017)等展览、论坛与学术活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生态化模拟的城市高层建筑综合体被动式设计体系研究” 、“能量与热力学建筑前沿理论建构”等重要课题,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 《设计应对雾霾-热力学建筑视野下的空气提案》,客座主编时代建筑《形式追随能量-热力学作为建筑设计的引擎》。基于其“自然系统建构”的建筑哲学与创造性实践,成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出色诠释者之一,也是国际学术领域热力学建筑与生态公共建筑集群的积极推动者。

陈旭东

陈旭东,建筑师、城市文化学者、德默营造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出生于西安,毕业于同济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德国工学硕士学位。曾多年任职于欧洲建筑事务所,是2008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瑞士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

 

2004年作为合伙人与吴洁博士共同创立德默营造建筑事务所,专注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和文化创意等主题。至今完成的代表作品有M50、西湖江南会(与艾未未合作)、慈城城市设计、 鼓楼民生服务中心、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和凹凸家具库等,数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公共项目设计竞赛并获奖。德默营造的当代城市更新实践和赋予文化气质的建筑创作,引起了国内外专业界的关注和讨论,陈旭东也受邀赴荷兰国家建筑研究所、布鲁塞尔建筑中心、安大略博物馆、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和台南国立艺大等专业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并参加米兰三年展、伦敦发电站艺术展、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国设计大展(深圳)、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和文化活动。

 

陈旭东在专注于实践的同时,曾任教于同济大学、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并担任过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清华大学《世界建筑》杂志客座编辑和M50创意新锐奖评委。已出版关于城市更新的专业论著《二手摩登》、即将翻译出版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密斯的建造艺术》,并在《时代建筑》、《Domus》、《A住》和《读书》等刊物发表有关城市文化和建筑理论的论文多篇。

关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