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列奥纳多艺术、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
感知的技术传递

讲者:
马克·汉森(Mark B.N. Hansen)

日期:
2018.06.02 周六

时间:
15:00-17:00

语言:
英文(配中文现场翻译)

地点: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联合主办: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中央美院艺术与技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合作:
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

*活动免费
讲座报名,请点击链接http://t.cn/R1IubRC

 

关于讲座 

本场讲座将探讨人与机器之间共享一种美学之可能性。法国哲学家吉伯特·西蒙栋将信息构思为无需指定接受对象(pregiven receiver)的接受(receptivity),从这一观念出发,我们将探讨环境个体化的运行机制,以及技术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技术媒体一方面作为人类对于环境敏感性的强化剂,另一方面则作为系谱”展示“的替代,影响人类和环境的个体化。我们将透过一些艺术作品来思考:人类如何与机器共享感性世界,而这对于美学在经验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意味着什么?

5000 Feet is the Best, Omer Fast, 2011. Coutesy of the artist.
im here to learn so :)))))), Zach Blas & Jemima Wyman,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关于讲者 

马克·汉森(Mark B.N. Hansen)

马克·汉森系杜克大学文学课程和杜克大学艺术、艺术史与视觉研究系詹姆斯·B·杜克讲席教授,以及杜克大学计算机媒体艺术与文化课程联合创始者。汉森的研究、写作和教学专注于探究技术在人类能动性、环境过程和社会生活,以及在人类-机器个体化的哲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系列跨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其中包括文学研究、电影与媒体研究、过程哲学、现象学、科学研究、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环境研究等,汉森致力于探究不断的技术外化(technological exteriorization)所产生的意义,这种外化构成了人类生命形式的特征。汉森所撰写的著作包括:《代码之身:新媒体接口》(Bodies in Code: Interfaces with New Media)、《新媒体的新哲学》(New Philosophy for New Media)、《体现技术:超越写作的技术》(Embodying Technesis: Technology Beyond Writing)。其最新著作《前馈:二十一世纪媒体的未来》(Feed-Forward: On the Future of Twenty-First-Century Media)探讨了当代文化中计算过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过程的扩散并对人类经验所产生的非感知性影响。当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设计意识》(Designing Consciousness)、《未来性的逻辑学》(Logics of Futurity)和《感性的拓扑学:通向一种思辨的现象学》(Topology of Sensibility: Towards a Speculative Phenomenology)。

项目名称:异体:组态

项目主创艺术家: 马可·多纳鲁马 ,吴艳丹

联合制作: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CTM艺术节(柏林)

支持:歌德学院联合制作基金

项目关键词:实验舞蹈/剧场,互动音乐,智能义肢,物理性,混杂性

招募类别:表演者(提供薪酬)

申请截止:2018年6月3日

 

公开招募目标及对象

《异体:组态》项目现公开招募第三位表演者,以期与主创艺术家马可·多纳鲁马(Marco Donnarumma)&吴艳丹(Nunu Kong)形成表演三人组。欢迎来自现/当代舞蹈领域的舞者,亦或在实验剧场、即兴创作以及身体剧场领域有着成熟经验的表演者前来申请。我们期盼找到一位对身体(在生理及概念上)有着探索精神的人,一位感兴趣于通过身体之物理性实验来发展对技术的深入理解的志同道合者。鉴于该项目的核心概念,我们亦欢迎具有不同特点或形态的身体的表演者,包括任何体型、肤色或性别认同。

*申请者经面试入选后将随即加入此项目的创作排练阶段,以及后期作品的演出展示。此项目联合制作基金将为获选者提供酬薪,其中包含排练费和演出费,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国际差旅等费用。

 

<项目日程具细>

项目跨度时间: 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其中包含(A)排练(B)演出两部分内容:

(A)【排练】

(A1)排练阶段一
时间:2018618-76
地点:上海

(A2)排练阶段二
时间:201810-11
地点:柏林

(B)【演出】

(B1)首演
该项目将分别于11月底在柏林首演,12月初在上海首演。

(B2)巡演
该项目将于2019年在亚洲和欧洲巡演,具体日期和地点待公布。

 

<关于项目>

“异体:组态(ALIA: ZǓ TÀI)”项目名称由拉丁文“alia”(意为“它者”)与中文词汇“组态”构成,其将呈现为一场包含舞蹈和互动音乐的表演。三位表演者身上穿戴三个智能义肢。这些义肢装载有自动化程序,其行为具有自主性。人类表演者与机器经由此种交互和冲突开启对自我与它者的新发现。作品将身体运动、感官、光和声音等元素融入编舞,为观众带来一场发人深省且富有诗意的表演。

项目制作将在德国与中国展开,以探讨在两国不同语境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之不断运用所引发的新型身份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这些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理解、分类以及辨识人类之身体?德国与中国文化存在哪些差异?何种身体可被归类为“正常”?原因何在?

 

<关于主创艺术家>

 

马可·多纳鲁马(柏林)

马可·多纳鲁马的独特创作结合了当代表演与媒体艺术。他对新兴技术的使用令人感到亲切有力,既梦幻又坚定,同时具有强烈的感官冲突。多纳鲁马在其表演中擅于营造令人不安的紧张感,并以其对声音之物理性探索而令人印象深刻。其论文写作范围涉及身体、音乐、科技与表演研究等方面,曾由MIT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Routledge和Springer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多纳鲁马自2004年开始投入艺术生涯,迄今他已辗转于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开展巡演,并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林茨电子艺术节之声音艺术优胜奖(奥地利,2017年)、CYNETARI计算机艺术比赛一等奖(德国,2014年)以及格斯曼新型音乐工具比赛(美国,2012年)等。多纳鲁马目前于柏林艺术大学担任研究员,并与柏林博伊特应用科学大学神经机器人学研究实验室合作项目。

http://marcodonnarumma.com

 

吴艳丹(上海)

吴艳丹(aka: Nunu Kong),独立编舞家,制作人及表演艺术家。2007年Nunu Kong创建了自己的“不乱扭独立制作”项目,作为中国舞蹈界少有的实验性表演交流平台之一,她制作并策划了一系列高质量且别具一格地舞蹈专场发布,工作坊及演讲,并推广本土其它优秀的独立表演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节中的展示交流。Nunu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征来自于她多类别的实验性创作,她的作品无论从视觉纬度或是从剧作层面,都微妙地显现出与时空和错觉交织玩耍的诗意性,然而观众总能从中嗅到她幽默而倔强地天然气质。她的最新作品包括《倒置于空中的喇叭》(一些列行为表演),她将自己倒置于不同高度的特定环境并试图把一把小号吹响,以测试她身体的极限和对声音物理的重新评估。Nunu Kong是荷兰Doen基金会于2007年北京草场地青年编舞家创作发展奖金的获得者,2008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艺人才奖金获得者;她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获得美国Gluck艺术及教育奖金,2014年获得ACC(亚洲文化协会)赴美为期6个月的艺术研究基金,她亦是2016年获得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驻留艺术家。

http://nunu.we23.org

 

<申请细则及流程>

申请资格

-申请者目前须生活、工作于上海。

-申请者须掌握较好的英文交流水准。

 

申请流程

请点击下载⇒申请表,填写完后连同其它申请材料以邮件附件形式递交至:nikitalin@chronusartcenter.org

请以“申请者姓名+ Apply for Performer_ALIA”作为邮件标题。

所有申请材料须于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23:59(北京时间)前按指定电邮形式成功提交。

申请者将于2018年5月21日通过电邮获悉其申请状态。经首轮评选后,入围面试环节的申请者将在上海由项目主创艺术家及联合制作机构进行面试。面试的具体时间及地点届时将以电邮形式另行通知。

如有其它相关问题请发送邮件至:nikitalin@chronusartcenter.org。请以“Inquiry_Apply for Performer_ALIA”作为邮件标题。


导师
菲托·萨格雷拉 (Fito Segrera)

语言
英语

时间
11:00 - 17:00

日期
2018.05.26

地点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活动票价
普通                        200
CAC会员                  120
学生                        100
现在加入CAC会员计划,立享6折优惠!

*仅限15名席位,请提前预订

订票请点击这里

简介 

该工作坊针对所有对代码编写感兴趣,并希望从创意角度出发去了解编码的观众所设计。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创意编程最简单基础的形态,其中包括创造简单的几何形状、图形结构和颜色,并实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动态视觉图案。

 

你将学习的技术 

我们将在工作坊中运用P5.js (https://p5js.org/) —— 一个现成的线上创意编码框架,著名Processing框架的JavaScript版本。但不用担心任何技术难题,工作坊将从零开始教授所有基础知识。

</日程

11:00 – 13:00

基础的编程理念

渲染基础图形

(午休)

14:00 – 17:00

色彩运用及图形变化

由图形,结构以及色彩构成的基础动画制作

图形与键盘鼠标的交互/>

 

 活动须知 

该工作坊将全程使用英语。如果您不擅长使用英语,建议邀请一位会说英语的小伙伴一起加入,帮助翻译课程内容。

 

 系统安装要求 

请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并安装谷歌浏览器。

资源 

如果想预先了解创意编码,请登录P5.js官方网站
https://p5js.org/

预览更多创意编码的范例:
https://www.openprocessing.org/

 

 导师简历 

菲托·萨格雷拉 (Fito Segrera) 是一名专注于新技术与数字媒体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视听及多媒体制作的技术专家。他目前担任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研究/创作主任。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波哥大的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Jorge Tadeo Lozano University of Bogotá)毕业,后获福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进入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设计与技术专业学习两年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的创作实践集中探讨诸如虚拟世界的本体、人与机器的融合及混合现实这些对自然和人工的界线提出疑问的话题。他的近期展览包括“我在这里学习:对世界的机械映象”(法兰克福,2018)、 “‘’非‘’真实—算法之当下”(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2017)、“变奏”(巴黎,2016)、PLUNC艺术节(里斯本,2016)、"迁移边界"(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6/2015)、上海 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上海,2016)、SIGGRAPH电脑图像和互动技术展览(2014)、COLLISION 20(波士顿计算机艺术画廊,2014)、国际表演双年展(休斯顿,2014)、SXSW艺术节(德州奥斯汀,2014)、EYEBEAM(纽约,2013)、 AGORA COLLECTIVE CENTER(柏林,2013)、Dorkbot(纽约,2013)、Harvestworks(纽约,2013)。

http://fii.to

 

 关于“CAC工作室” 

“CAC 工作室”(CAC Atelier)计划为系列月度工作坊,旨在向全年龄段,及零基础的观众介绍技术创新世界中的基本工具知识。其内容涵盖编程、网页设计、音乐制作、视频游戏开发,以及小配件探索等方面。CAC Atelier不仅为对技术创新饱有好奇心的观众提供了前卫的技术知识,还提供了易于上手、富于创意的体验。

活动全程将提供冷萃咖啡点亮智慧与能量

感谢“SAY COFFEE 冷萃咖啡”的慷慨支持

2018列奥纳多艺术、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

媒体思想与实践
通向一种延展的诠释学

讲者: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 (Siegfried Zielinski)

日期:
20.05.2018 周日

时间:
15:00-17:00

语言:
英文(配中文现场翻译)

地点: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联合主办: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中央美院艺术与技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合作:
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

 关于讲座 

本场讲座将涵盖艺术与媒体考古学及变体学中所涉及的概念、题材和方法,其重点聚焦于齐林斯基所提出的在艺术、科学与技术三者相互依赖关系中展开的艺术研究概念。讲座还将介绍在这些概念框架下所诞生的系列研究与展览项目,其中包括《阿拉的自动机器》、《对_话_拉蒙与组合艺术》、《100件与媒体共生的艺术杰作》。

 关于讲者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rfied Zielinski),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理论教授(艺术与媒体考古学和变体学特别研究领域);瑞士欧洲研究院(EGS)媒体考古学与技术文化专题之米歇尔·福科讲席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2016年-2018年);柏林艺术大学维兰·傅拉瑟文献库主任(1998年-2016年);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创始院长(1994年-2000年)。其出版的学术著作包括:《视听》(1999年)、《媒体的深层时间》(2006年)、《[…媒体之后]》(2011年)、《傅拉瑟式》(2015年);《变体学——艺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深层时间关系》(2005年-2010年)系列及其它许多书籍的主编。此外,他也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与艺术学院、柏林艺术学院、英国魔术灯笼协会等机构成员;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大学荣誉教授及博士。

<CAC_Tools>是一个开源社区,分享艺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知识、研究与工具。<CAC_Tools>将于微信官方账号与网站上持续发布CAC研究/创作相关项目的资源与成果。

<CAC_Tools> #1 | 工具发布第一期
《漂浮的房间》:多无人机控制

开发者:
塞缪尔·亚当·斯沃普(Samuel Adam Swope)

软件开发支持:
菲托·塞格雷拉(Fito Segrera)

 

关于项目

《漂浮的房间》为2016年秋季CAC研究/创作学术奖金项目。在驻留的3个月期间,艺术家塞缪尔·亚当·斯沃普(Samuel Adam Swope)在CAC实验室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了空中装置作品《漂浮的房间》。

该作品一件独特的空中艺术装置,它将家用制品转变为飞行的珍奇,盘旋在如舞台一般的房屋之中。 这是一件感官艺术作品,它塑造了事物和飞行之间、幻想和数字现实之间的界面。它改造了室内空间;将静态、安静、积灰的房间转换成了风声轰动嗡嗡作响的声景。这个混乱吵闹的空间使艺术、科学和日常事物汇聚。这是个诗意的地方,穿行的物体通过产生对立气流来触碰控制系统。

《漂浮的房间》是一种技术与家用的混合,使用了旋翼机技术作为实现工具。最后的成品是数个嵌有四轴飞行器的雕塑体, 这一前卫的装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在艺术、智力和技术上富有挑战性。这些四轴飞行的家用物是一种物理信息,将幽默和叙述混入关于新兴的飞行技术和产品交付手段的当代调查中。

这些四轴飞行的家用物虽轻似鸿毛,但却是具有极高创造和智力价值的艺术作品,推进了空中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论讨。《漂浮的房间》是一处空气流动的地方,也是一处事物以运动的存在状态悬停的地方。

《漂浮的房间》在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2016年实验室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Hyperobject: Rendering the Non-Human)中的呈现

 

<相关开发工具>

为这件艺术装置的研制与展示,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软件的开源工具,可在此免费下载使用:

 

这些工具探索了AR无人机的深层操控与反馈。AR无人机是一项带有开发工具的消费级技术,但并不支持多无人机飞行。而这些工具的主要目的,正是研发一串易于使用的代码,能够同时配置和操控多架AR无人机。研发成果如下:

进行nodejs及javascript试验,以访问AR无人机的API接口。

所有源代码公开于此文件夹中

 

登入AR无人机,使之在安全模式下盘旋飞行于地面的二维码标识上方,并使用底部的摄影头。

所有源代码公开于此文件夹中

 

编写脚本黑入无人机的每个boot程序,改动其主要配置。我们得以用一台电脑及一个无线路由器同时控制5架无人机。该软件能够让无人机疾驰、列队飞行、以及跟随地面的二维码标识。

所有源代码公开于此文件夹中

 

 

关于<CAC_Tools>

“CAC 工具”(CAC Tools)是一个开源社区,分享艺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知识、研究与工具。CAC Tools将主要依托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官方微信平台及官方网站发布与CAC研究/创作相关的资源与成果,如过往研究/创作学术奖金获奖艺术家在CAC驻留期间所完成的工具开发、实验室工作成果、及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特别项目“艺术&技术@”相关的工具开发等。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由CAC_Lab, Samuel Adam Swope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