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01

艺术家分享会 | 庐山恋地狱公路——表演、媒介与行动的木乃伊

艺术家:张乐华

日期:2017.04.23 周日

时间:15:00-16:30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1号楼2楼

*本场活动免费。预约请点击此处

本次活动为“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提名展”艺术家分享会系列的第二场,将邀请“三个屋子”展览被提名艺术家张乐华,讲述其参展作品《庐山恋地狱公路》背后的创作动机和叙事逻辑,并勾连到其以往创作的整体脉络和思考方向:试图用自己的行动代入到另一个已成文的表演中;尝试将绘画的技巧用作为剥离情绪的工具,把画面存储为“行动的木乃伊”来被观赏。

情爱如何作为借口出现在文艺作品中?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是一部在当时试图冲破传统禁忌,同时却又承载着强烈政治愿景并释放出早期国际化气息的大众电影。张乐华的作品《庐山恋地狱公路》截取了此片中的“吻戏”片段,对其进行各式各样的挪用、剪贴和再创作,并通过一场富有仪式感的绘画行为表演,将三十多年前暧昧的社会政治文化讯息,荧幕上被压抑的情感表达,连同庐山的风景和传说以及摇滚乐、亚麻布、脱衣服等过时元素,重新激活并再次压缩、存储为一系列“行动的木乃伊”,最终以画布、投影、iPad等混合媒介进行展示。

IMG_9599 IMG_9774《庐山恋地狱公路》,张乐华,2017

绘画&影像

270cmx640cm

 关于艺术家 

张乐华肖像

张乐华,1985年生于中国上海,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上海和西班牙。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他的作品结合了绘画、影像和表演。张乐华善于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处敏锐而机巧地抓住雏形,在不经意处给出一片天地。他的作品给人以随意的印象,甚至于夹带着轻佻的假象,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有意而为之的”,这也是张乐华作品潜在逻辑的一部分。

0415-01wechat

艺术家分享会|重访炼金术

工作坊|如何通过影子控制一颗光子的运动

艺术家:邓悦君

日期:2017.04.15 星期六

分享会:14:00-14:45

工作坊:15:00-17:30

地址: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时间如果作为物质的一种型态,我们如何感受?如何养殖一条声音虫子?如何用影子控制一颗光子的运动?”

本次活动为“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提名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之一,包含两个环节:

分享会|重访炼金术 >

14:00-14:45

在分享会环节,“三个屋子”被提名艺术家邓悦君将围绕其对炼金术的兴趣,与观众分享其创作中涉及的概念及工作方法,并展开叙述生物形态、空间与时间以及感受力三者如何交织及体现在其作品中。

< 工作坊| 如何通过影子控制一颗光子的运动 > 

15:00-17:30

此次工作坊将向参加者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讲解传感模块和电路基本知识,引导参与者用自身的感受力,制作小型光子运动装置,同时掌握如何用自身的影子控制光子的运动。本次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参与者通过对物(包含光影等)的了解、感受、制作等过程,体会能量在自身与物质或物质与物质间的流动变化。流程安排:15:00-15:45 通过艺术创作角度讲解机械结构和电路知识/分组16:00-16:45 制作光子控制装置17:00-17:30 展示及讨论报名要求:1.  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2.  人数:10人参加者请自行准备以下材料:1.  5号电池2节2.  纽扣电池1颗(其它材料由艺术家提供)

* 因工作坊人数限制,本次分享会和工作坊分开预约:

- 分享会预约,请点击此处

- 工作坊报名,请发送“姓名+联系方式”至:mengru.xie@chronusartcenter.org

工作坊参与者仅限10人,报名从速。但工作坊开放参观,其他观众欢迎在分享会之后留下观摩。

 

关于艺术家 

邓悦君

个人照片

 

邓悦君,1986年出生于广东云浮。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硕士。目前的创作包括机械装置、水墨动画、声音装置等。生活工作于杭州。

艺术家网站:yuedream.net

CAC当前展览“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提名展”,展出了邓悦君的作品“鸢尾科1号”。鸢尾科1号是架上电路系列方向发展的新作品, 更加突出在类生物型态上, 阳光/灯光照射下,机械部分慢慢开始运转。两幅绘画形式的电路放置在一起,紧密联系,一幅是收集光线的电源,一幅是机械运动体。

001

鸢尾科NO.1机械部分

鸢尾科NO.1《鸢尾科N0.1》,邓悦君,2016

装置

光伏电池、导电胶带、木质框架、黄铜、吕亚克力、电机

153cmx153cmx10cm;160cmx46cmx15cm

0408-poster

<CAC_实验室>驱动系列:关于媒介化现实的对话

讲者:布鲁诺·马特利,菲托·萨格雷拉

日期:2017年4日8日 星期六

时间:13:00 – 14:30

地点: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本场活动免费。预约请点击此处

流明数码艺术大奖(Lumen Prize)最新获得者、英国电子艺术双人组Gibson/Martelli中的布鲁诺·马特利(Bruno Martelli),将与〈CAC_实验室〉主任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举行一场有关媒介化现实的对话。

对话将围绕CAC最新"研究与创作学术奖金"的主题:“媒介化现实:修订”。本次CAC"研究与创作学术奖金"项目为致力于开拓不拘于传统的VR/AR和运动捕捉技术之边界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概念和技术的工作平台。对于现成家庭VR、掌上AR技术和现代游戏的出现,大众的理解中一贯缺乏概念与美学上的认识,而本次对话将从非技术的、概念化的视角探讨沉浸式和虚拟现实的主题。

IMG_8009

Man A, 2014, Site specific wall print, self adhesive vinyl, honeycomb board, augmented reality app, by Gibson/Martelli

关于讲者 

布鲁诺· 马特利(Bruno Martelli 

英国电子艺术双人组Gibson/Martelli之一,生活和工作于伦敦。Gibson/Martelli通过行为捕捉、计算机生成模型以及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制造实时模拟。他们在游戏引擎中建立无限期的艺术作品,并通过环绕立体声增强沉浸感。他们以玩味的方式将自我的角色带入技术之中,审查玩家、表演者、观众等概念,融合电子游戏中的惯用比喻与人物和景观相结合的艺术传统。以软件实验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不断地适应与“改装”,从而创作出一个个严密控制下的世界,供人们探索与互动。揭穿、重构、重新利用、重新合成、重新定制各种大众娱乐的工具,是他们的当代数字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布鲁诺同时也是英国建筑联盟学院 (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的客座讲师,斩获流明数码艺术大奖后,将于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参加Ontimeshow展会,并参加MANA Talk等讲座。

艺术家网站: gibsonmartelli.com

未标题-1

Big Bob, 2015, Sculpture, by Gibson/Martelli

1

Man A, 2014, Site specific wall print, self adhesive vinyl, honeycomb board, augmented reality app, by Gibson/Martelli

未标题-2

In search of Abandoned, 2013, Installation, by Gibson/Martelli

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

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是一位专注于新技术与数字媒体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同时也是一名视听及多媒体制作的技术专家,目前担任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研究/创造部主任。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波哥大的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Jorge Tadeo Lozano University of Bogotá)毕业,2013年至2015年获福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进入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设计与技术专业学习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目前的研究与创作实践采纳数字哲学(digital philosophy)、人工智能、一元论和现代物理学的元素,同时也使用物理计算、软件程序及信息/远程通讯技术来探索关于现实本质及宇宙的物性的本体论问题。他参加的主要展览有:“变奏新媒体艺术”(巴黎,2016)、PLUNC艺术节(里斯本,2016)、西岸艺术博览会(上海,2015)、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5)、SIGGRAPH电脑图像和互动技术展览(2014)、COLLISION 20(波士顿计算机艺术画廊,2014)、国际表演双年展(休斯顿,2014)、SXSW艺术节(德州奥斯汀,2014)、EYEBEAM(纽约,2013)、 AGORA COLLECTIVE CENTER(柏林,2013)、Dorkbot(纽约,2013)、Harvestworks(纽约,2013)等。

 

*本次讲座为“<CAC_实验室>驱动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此系列活动,<CAC_实验室>致力于为当前活跃于研究与创造领域的具有独特视野的新媒体艺术家、学者和技术专家之间开拓对话的平台。更多资讯请访问:lab.chronusartcen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