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61022150546919

国际网络艺术大奖(The Prix Net Art)关注网络艺术的当下及其未来。此奖项的成立旨在回应目前网络艺术领域中相对缺少的支持和认可,并希望借此推动公众对互联网在当代文化与艺术实践中极端重要又不断变化的角色的讨论。

奖项将设立10000元与5000元美金的奖励,分别授予两位艺术家,以鼓励他们对网络创作的投入及其所展现出的当代网络艺术实践的重要方向。

2016年的“国际网络艺术大奖”将邀请三位评委——劳伦・康奈尔(Lauren Cornell)、张尕、克莉丝汀娜・保罗(Christiane Paul)一同对由公众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评审。

国际网络艺术大奖(Prix Net Art)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和根茎(Rhizome)共同组织。

更多提名信息,请访问:http://cn.prix-netart.org/

<评委>

 

劳伦・康奈尔(Lauren Cornell)是新美术馆策展人及技术项目副总监。她是2015年新美术馆三年展“SURROUND AUDIENCE”的联合策展人。她与爱德・海特勒一同编辑了《MASS EFFECT: ART AND THE INTERNET IN THE 21ST CENTURY》,该书由新美术馆和MIT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在2005至2012年间,她任根茎的执行总监。她同时为Aperture, Frieze, Mousse, LTTR, North Drive Press 和The Paris Review撰稿。她任职于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并在2016年夏天组织了赫塞尔美术馆十周年展览“INVISIBLE ADVERSARIES”。

 

张尕,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AC) 艺术指导,媒体艺术策展人。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 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媒体艺术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MIT Media Lab)、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CSB) 以及纽约市立 大学 (CUNY) 研究生院分别担任过访问职务。2007 年至 2014 年,他于中国美术馆担任媒体艺术顾问策展人,并在期间策划了广受瞩目的国际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其中包括“合成时代”(SyntheticTimes,2008)、“延展生命”(Translife,2011)、“齐物等观”(Thingworld,2014) 等。这些大型展览批判性地探究和考察了全球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并衍生出有关艺术、技术和文化方面 的讨论。他还担任过奥地利电子艺术奖 (Prix Ars Electronica)、 VIDA 以及富兰克林熔炉基金会之 “当下的未来”奖 (Franklin Furnace’s Future of the Present Award) 等诸多奖项的评委。他就媒体艺术与文化在国际上发表过广泛的演讲,并担任多本书籍的编撰工作。这些书籍与他所著的许多论文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MIT Press)、《October》杂志、利物浦大学出版社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目前也担任列奥纳多丛书 (Leonardo Books) 的编委,该系列丛书由麻省理学院工出版社 (MIT Press) 出版。

 

克莉丝汀娜・保罗(Christiane Paul)是新学院媒体研究学院的副教授以及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新媒体艺术兼职策展人。她广泛地写作新媒体艺术,并在国际上进行关于艺术与技术的讲座,并在2016年获得了Thoma基金会的数字艺术写作大奖。她最近的著作包括《A COMPANION TO DIGITAL ART》,《DIGITAL ART》,《 语境提供者》(与马格·乐芙乔依和维多利亚・维斯那合编)。作为学院的副教授以及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新媒体艺术兼职策展人,她策划了多场展览,包括“ CORY ARCANGEL: PRO TOOLS” (2011),“Profiling” (2007),“Data Dynamics” (2001),她还为2002年惠特尼双年展筛选了网络艺术部分的作品,并负责惠特尼博物馆的网络艺术网站ARTPORT的工作。她其他的策划工作包括“LITTLE SISTER (IS WATCHING YOU, TOO)”(2015), “WHAT LIES BENEATH”(2015), “THE PUBLIC PRIVATE” (2013),“EDUARDO KAC: BIOTOPES, LAGOGLYPHS AND TRANSGENIC WORKS” (2010),“BIENNALE QUADRILATERALE” (2009-10),“FEEDFORWARD – THE ANGEL OF HISTORY ”(与Steve Dietz共同策划,2009), 与“INDAF DIGITAL ART FESTIVAL” (2009)。

<主办方>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http://www.chronusartcenter.org/
根茎(Rhizome)

是纽约新美术馆的分支机构,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艺术机构。它推动那些能够创造更加丰富、更具批判性的数字文化的当代艺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展览、活动、委约创作、收藏和批判写作,根茎重新思考艺术的创作、传播与接收如何面对因互联网而不断变化的语境。从1996年上线以来,根茎一直是在支持艺术与科技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的国际组织。

http://rhizome.org/

格式工厂平行小行星

表演|平行小行星
表演者:Parallel Asteroid/“平行小行星”乐队
表演嘉宾:Torturing Nurse、Acid、卖卖
日期:2016年10月28日 19:30-21:30
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支持:奥地利驻沪总领事馆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关于表演者

图片6

Parallel Asteroid|平行小行星(奥地利)
Lan Cao(越南):合成器
Gregor Siedl (奥地利):萨克斯、管乐、各种非乐器的小玩意——如猎哨
网站(有试听): https://parallelasteroid.com/

Lan Cao有着古典和当代音乐的背景,而Gregor Siedl则来自实验与即兴音乐领域。他们共同的特质是在作曲和即兴中热衷于极具拓展性的技术、结构和作曲方式, 以求探索人类与非人类的新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个二人组合的音乐与维也纳、科隆的“新音乐”风潮,以及柏林的“实时音乐”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德国盛行的即兴音乐、自由爵士、新音乐、实验音乐 等强调即兴的音乐风格的总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与来自奥地利、德国、 比利时、荷兰的的音乐人和作曲家有着长期性合作,作为组合并已被邀请到多个著 名音乐节演出,如柏林Krieg Singen音乐节、柏林Ankunft Neue音乐节、第五届 Quiet Cue音乐节、维也纳Porgy & Bess 音乐节、科隆风暴音乐节、Kunsthaus Rhenania音乐节、Frischzelle跨媒介表演艺术节等。 他们也参与了一系列的艺术家驻留项目,如Pupik (Scheifling)旅馆项目、法国河内研究所项目、科隆博物馆长夜项目等。
他们的音乐项目和创作受到了多个机构的支持,如奥地利艺术与文化联邦、东京奥地利文化论坛、下奥地利洲文化局、奥地利驻河内使馆、法国文化中心、科隆新音乐、北莱茵-威斯特法伦文化部(MFKJKS-NRW)、莱茵-力量基金会等。
另外,他们还与越南的Domdom当代音乐与艺术中心合作,进行了一些教育性项目,帮助年轻人学习艺术、与发展当地的音乐氛围。

2016年10月,“平行小行星”将穿越重重维度,在中国引起一阵实验音乐的风云 幻化,敬请期待他们10月19日至27日的巡演与飞行⋯⋯

图片3

Torturing Nurse|虐待护士

2004年4月25日组建到永远。
来自中国上海的硬件harsh noise/pure noise团体,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丹麦、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做了超过200场的表演;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各类噪音厂牌发表的包括CDR、磁带、黑胶、CD等格式的专辑、分辑、合作、合辑出版超过350个品种!!
运行自己的CDR/磁带/黑胶/T恤格式噪音厂牌Shasha Records、车床黑胶格式噪音厂牌爆音、磁带格式噪音厂牌Life is absurd;运行噪音/声音系列演出NOIShanghai、粗噪音/粗噪音墙/强电/碾噪系列演出EarAgainstTheAmp!!!!
出版、演出的合作、同台单元来自全世界,包括:Incapacitants、K2、Government Alpha、Astro、Pain Jerk、GX Jupitter-Larsen、Sete Star Sept、Zbigniew Karkowski等等,风格更是跨域极端噪音、自由即兴、碾核!!!!
2010年Torturing Nurse参加丹麦哥本哈根My World IMAGES当代艺术节;2011年参加香港Cut My Throat vol.1噪音、强电音乐会;2012年赴日本福冈参加Against 2012:福冈极端音乐节、并于同期进行了为期8天的日本大分、大阪、东京7场巡演;2013年赴瑞士日内瓦、法国里昂、巴黎、梅兹、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马赛、南特进行了由Festival Sonic Protest 2013赞助的为期8天的7场巡演;2013年参加中国声音艺术大展Sound Art China上海声纳;2014年参加台北域外音 Asia Noise Connection演出;2014年参加英国纽卡斯尔TUSK Mini 2014音乐节、并于同期前往英国伦敦演出;2015年参加上海双年展噪音日演出;2016年参加香港Kill The Silence: LUFF Does Hong Kong Death & Renewal 破滅生死 · 極端藝術祭典。

链接:
http://facebook.com/torturingnurseforever
http://site.douban.com/torturingnurse
http://twitter.com/torturingnurse
http://weibo.com/torturingnurse

图片2
Acid

男,居上海,喜欢实验噪音,因为这样就可以像鸟儿一样飞呀飞。使用电吉他、单块,也会用到手机录音的音频,要通过这些设备把脑袋里的声音传出来。

 

图片1

MAI MAI|卖卖

编剧、导演,实验音乐乐手。2008年卖卖组建实验摇滚乐队“Muscle Snog”,任主唱/吉他手和词曲作者,乐队09年兵马司发行了首张专辑《mind shop》后解散。08年,卖卖开始运行即兴音乐组织“R.E.S.O.”,与此同时,开始以个人身份进行即兴音乐的尝试。卖卖的影像创作以实验短片为主,2013年,卖卖的短片作品《胆小鬼们》入围了欧洲三大短片电影节之一——芬兰坦佩雷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
自2015开始,卖卖与照骏园联合策划,独立艺术机构《时代精神在哪里?》编辑部上午艺术空间合作推出:一个关注声音与音乐实践的整年项目——“无窗的风景” 。

1022-01(1)

表演|潜行者

表演者:Yannick Barman

时间:2016年10月22日 ,15:00-16:00

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潜行者”是Yannick Barman最新的solo项目,题目来自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著名影片。这个项目最初的灵感来自于Barman在2012至2015年间在欧洲、俄罗斯和亚洲巡演时所捕捉到的图像。

图片1

图片2

表演的视觉部分包括大量未经编辑的黑白照片和录像,这些图像也同时成为作曲家的灵感来源,搭配出蓝调、小号和电子声音的融合,创造出一种电影式的宇宙和奇异的叙事。这些声音和图像可以有无限的组合方式,每次表演都将成为一次不同而奇异的故事,交予观/听众自由解读。

关于表演者

图片4

Yannick Barman,1973年出生在圣莫里斯。他的爵士电音表演包含了音乐与视觉的双重元素。艺术家在电子音乐的伴奏下同时演奏小号,并通过电脑发出音乐。小号的音色经过转化,兼具了电音的节奏。作为一个跨界艺术家,他起初演奏古典爵士乐但很快对电子音乐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他的演奏融入了电脑创作的音色。正是因为其精妙的节奏以及平和空灵的旋律,他应众多古典以及爵士音乐家的邀请参与了多个爵士乐创新项目的创作,并在欧亚非三个大洲巡演。 曾多次与欧洲乐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