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拉格迪:西西弗之声|切片
展期:2015.6.21-7.19
开幕:2015.6.20 下午5-7点
艺术家讲座:2015.6.20 下午3点至4点半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将举办名为“西西弗之声|切片”的美国艺术家乔治·拉格迪(George Legrady)的个展。
“西西弗之声|切片”由“西西弗之声”和“切片”两件作品构成,它们皆利用整合算法的过程作为一种实现数据视听化的方式,以此创造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和社会文化叙事经验。“西西弗之声”在将抽样数据进行由图像到声音的转化的过程中提出并质疑了一种通过模拟联觉模型实现的两种媒介之间的美学同等转化的可能性。“切片”则呈现图像从一个具象的可辨认的状态到一个抽象的不可辨认的状态之间的转变运动,深入观者对图像的感知体验,并审视带有文化标识的意义之构建及可被解构的方式。
作品的重复和循环的特征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受诸神惩罚日复一日将一块巨石推至山顶后又望着它滚滚落回山脚的两难困境,而它们随着参数值波动的实验性本质使得其在预置的系统参数内产生变化,让史诗般的循环中不停诞生出新的主题的变奏,赋予感知及美学经验广阔的空间和持续的流动性。
“西西弗之声”
2013|乔治·拉格迪|多媒体装置|尺寸可变
图像分析——乔治·拉格迪
声音及空间化软件开发——瑞恩·麦基
声音合成软件开发——约书亚·狄金森
“西西弗之声”是一件携有四声道空间化声音装置的多媒体投影作品。它在一张黑白照片上通过计算机程序将图像的不同区域整合到一起并同时转化成声音,由此生成持续变化的组合。
“西西弗之声”是以时间为基础对单幅照片所进行的研究。它实现了一个连续的表演性的声像组合。这个多媒体装置以四声道大型影院投影的方式呈现,其声音通过安装在展览空间四个角落里的音箱输出而被空间化,声音内容的创作是对经由像素集群取样得来的照片视觉区域进行分析,计算机软件“读取”这些图像区域并以每秒30帧的速度对它们进行四种方式的转译:1)静止的 2)平稳的扫描 3)长方形的划分以及 4)图像中的兴趣区域如人脸、人群、窗户、玻璃杯、线条、镜子、植物、装饰物等。
“西西弗之声”曾在洛杉矶爱德华·塞拉画廊(Edward Cella Gallery, Los Angeles)(2011)、柏林Nature Morte画廊、以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艺术+科技中心的展览“视与听”(“Sights & Sound”,Beall Center for Art + Technology, UC Irvine)(2013)展出。
“切片”
2011|乔治· 拉格迪 |定制软件动画|3840x1080像素|图像尺寸可变
视觉软件制作:YUN Teng
“切片”将8张拍摄于正式社交场合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反复地切割成原图的一半,直至缩减成抽象的视觉薄片使得其图像无法再辨认。一旦达到这个抽象的状态,这些切片将会系统化地重组,尺寸增倍进而形成不同的图像。
该序列共由八张图像构成,其中每个图像分别以四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编码。这导致观者每隔一张照片才能感受到颜色变化。同种颜色的图像间的转变难以察觉,而当下一个不同的颜色出现时,观者才瞬间意识到“变化正在发生”。软件在八张不同图像间循环并实时生成视觉动画,大致以二十分钟为一个周期。
该作品是关于两个状态之间的转变——从一个照片细节清晰辨识的状态转变为一个由于图像被切割过薄而导致的抽象不可辨识的状态,接着又将返回照片细节可被感知辨认的状态。
作品中选取的图像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可追溯到1960年代法国电影,如1960年代由新浪潮导演阿兰·雷乃(Alain Resnais)以及法国新小说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创作的戏剧化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该作品受到的另一个影响是保加利亚/法国语言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vestan Todorov)的写作,他将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之间的过渡形容为叙事的最基本的形式。同时还有OULIPO文学实验团体中的法国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他的“风格实验”以不同的风格样式来反复叙述一个故事,以此来探究复述的过程如何产生出人意料的意义的共鸣。
关于艺术家
乔治·拉格迪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艺术工程媒体艺术与科技研博士课程主任、实验性可视化实验室的主任,以及工程学院和人文与美术学院的数字媒体教授。身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与媒体艺术家,拉格迪是互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先驱。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在用数据处理方式得出交叉文化内容的一系列观念立场的基础上,创造数字媒体互动装置,为这一领域作出贡献。拉格迪目前的研究涉及数据可视化、机器人计算机合成摄影与数字影像民族志。他的基于计算的装置在世界各地展出,从美术馆、画廊、非常规性空间、学术会议到公共委约等。他还获得创意资本基金会(Creative Capital Foundation)、丹尼尔·朗格卢瓦艺术与科技基金会(the Daniel Langlois Foundation for th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加拿大文化艺术理事会(the Canada Council)、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等设立的多个奖项。
拉格迪的作品在国际各地展出,其中包括香港(2014)、巴西圣保罗(2012)、温哥华奥运会(2010)、波兰波茨南(2010)、德国汉诺威阿勒斯基金会(Ahlers Foundation, Hannover)(2008)、台北当代艺术博物馆(2007)、华盛顿特区国家科学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C)(2007)、法兰克福交流博物馆(Frankfurt Museum of Communication)(2006)、洛杉矶特里克画廊(Telic Gallery, Los Angeles) (2006)、马德里ARCO艺术博览会的黑暗盒子06项目(BlackBox 06 at ARCO, Madrid) (2006)、曼彻斯特Cornerhouse画廊(2005)、芬兰赫尔辛基奇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iasma, Helsinki, Finland) (2004)、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in Linz, Austria) (2003)、鹿特丹荷兰电子艺术节(DEAF03, Rotterdam, Netherlands) (2003)、圣弗朗西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2002)、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 (2001), 并曾在加拿大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及加拿大当代摄影博物馆(Canadia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举办过一次回顾性展览 (1997)。
他的作品由洛杉矶爱德华·塞拉画廊(Edward Cella Gallery)以及多伦多的帕里·纳迪米画廊(Pari Nadimi Gallery)代理。http://www.georgelegrady.com.
关于系列展
“西西弗之声|切片”是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主办的屏幕作品系列展的第三个展览。此次系列展由CAC学术指导张尕策划,通过7位国际艺术家各自为期一个月的投影作品系列个展,审视艺术家自创的动态声像生成系统、有违现有网络传输协议的实时图像、不拘于常规的动画手法以及对时髦的社会性题材的疏离。系列展所呈现的艺术家通常会使用不同于流行的录像语言的算法逻辑进行创作——录像艺术往往依赖影像软件所预设的效果和剪辑规则来创作内容和操控视觉 ——从而干扰、颠覆了内在于图像生产中制作叙事和构建意义的影像工具和手段的经济学与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见诸于1920年代瓦特·互特曼(Walter Ruttmann), 丹泽可·费托夫(Dziga Vertov) 的先锋实验,以及20世纪中叶以麦克·斯诺(Michael Snow), 沃舒卡夫妇(The Vasulkas)和白南准(Nam June Paik)等的经典作品为代表的媒体艺术的丰富传统延续于数字当代,他们发展出一种超越录像艺术既有形态的新的美学感知,打开了得以想象宇宙的宏大抑或日常的平实之个性化的感知空间的新的可能性。
系列展参展艺术家:
迈克尔·华金·格雷(Michael Joaquin Grey)
展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