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读书会 第三期:生态+怪异
< 活动日程 >
DAY 1
10月16日,14:00-16:00
导读:陈玺安(线下),张煜航(线上)
《生活在受损星球上的艺术》(Arts of Living on a Damaged Planet),第M1-11页, [来自年轻女孩读书会(Young Girl Reading Group)书单]
蔡晏霖,《金宝螺胡撇仔:一个多物种实验影像名族志》
DAY 2
10月17日,14:00-16:00
导读:戴章伦
提莫西·莫顿(Timothy Morton),《酷儿生态》(Queer Ecology),第1-11页,[来自年轻女孩读书会书单]
向在荣(Xiang Zairong),《古怪之道 —— 一种去殖民探索》(Queer Ancient Ways —— A Decolonial Exploration)
*读书会将提供文本选段的中文译本;
*读书会流程包含每篇文本的阅读热身,嘉宾导读,讨论分享及朗读。
陈玺安是住在上海的策展人,《黑齿》杂志编辑。他现于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线上平台《堆肥》进行为期一年的驻留
戴章伦,写作者、策展人,现居上海。她的写作与策展创作关注泛文化想象与后技术世代中身体的变形、繁殖及跨物种交流,以及文学空间与心理空间的互文。
张煜航,de Art Center执行,写作者。目前关注理论虚构与幻想形而上学。
韩国左翼经济学家张夏准在2015年如此提出对左派口号的修正——“经济理论要百花齐放,并且交叉播种”。他形容,现实世界中,经济规律及成因极其复杂,任何单一个经济理论都无法有效解释。在经济学理论之外,张夏准也动用科幻写作及文学评论,让广泛多样的读者得以体会经济学的无所不在。快进到2020年,就在疫情前夕,艺术家Hannah Black也在一次为支持伦敦高等教育抗争的读书会上,提出“让读书会百花齐放”的倡议,欢迎集体形式的知识分享,并借此凸显高等教育商品化的困境。在疫情爆发期间,各种读书会在线上大鸣大放很快成为现实。百花齐放读书会希望观察、讨论这些着重阅读、分享的艺术项目。我们的首个项目“第一季:远方书单”由艺术家双人组Dorota Gawęda和Eglė Kulbokaitė的年轻女孩读书会(Young Girl Reading Group)慨赠一批建议书单而展开。项目在上海、杭州和广州各艺术机构进行读书会。同时也将有现场图书展示,围绕2021年度Cahiers d’Artistes的艺术家画册,他们的激进思想外延,以及相关的知性集合。
Cahiers d’Artistes 项目旨在为瑞士年轻艺术家出版他们生涯的第一本个人画册。根据项目评审团的推荐,瑞士文化基金会每两年从接受申请的艺术家中选出八位。这些画册由苏黎世的设计工作室Bonbon与艺术家们合作完成,并邀请著名评论家撰文。Cahiers d’Artistes 系列项目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84年推出,自2006年起由Edizioni Periferia出版,于cahiers.ch网站上也可以看到过去30年来项目出版的所有画册的电子版本。
2021年度 Cahiers d’Artistes 艺术家画册
瑞士文化基金会致力于在国内外推广瑞士当代文化艺术。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于2010年成立。它旨在支持中瑞两国艺术家与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项目促进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知识与经验的分享。目前,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开展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瑞士当代艺术,其中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建筑、音乐与舞蹈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