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创作 @CAC Project| 以农代矿

研究&创作 @CAC Project 第二期 

以农代矿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1号楼2层

 

艺术家:奚雷、周乐

驻留时间:2024.11.8 – 2025.1

展出时间:2025.1 - 2025.2

开放工作室:2024.11.8  15:00 - 18:00

日常参观信息:周三-周日 11:00-18:00(17:30停止入场)

免费入场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将启动研究&创作(Research & Creation)第二期驻留项目《以农代矿》。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月期间,驻留艺术家奚雷与周乐将开展走访计划,与工作生活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农人与科学家展开对话,深化其项目创作。CAC Project空间亦将从单纯的展览场所转变为一个呈现着项目调研过程的文献空间以及一个流动的工作室;同时,一系列有助于推动驻留项目的交流活动以及加强知识传播的公共项目与教育性活动在此发生。驻留成果将于2025年1月至2月间展出于CAC Project空间。

 

<关于项目>

人们意识到一个充满无限生成可能的系统背后的能源代价。从支撑一个大语言模型平台运行消耗的大量电能与产生的碳排放,数据中心冷缺服务器所需亿加仑计的水量,再到运至全球政经舞台边缘的废弃电子垃圾,无不体现着技术资本平台对土地、矿产,与水体等非生命体的“神圣”权利。扩张的圣光不再来自神明,而是始于90年代加州的迷人金属光泽,在技术沙文主义的映照下延续至今。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资源,互联网用户数据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被有意与个体叙事剥离,充满生活痕迹与记忆的数据是服务于系统优化的社会生产资料,数据挖掘(data mining)、数据勘探(data prospecting)、数据钻探(data drilling)和数据清洗(data cleaning)等术语更是暗喻着一种贯穿于技术与自然的开采主义叙事与意识状态。

作紧随R&C @CAC Project第一期驻留项目“岛语:技术语境下的气候叙事”(Gottfried Haider & 张婕)中对大语言模型(LLM)的随机性与集体性如何构建虚拟主体之技术过程的探索,第二期驻留项目《以农代矿》从工业化农业与替代式农法的张力切入,偏离以高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实验算力与认知框架的创意替代方案。

 

<关于艺术家>

 

 

奚雷,艺术家和研究者。他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他在奥地利林茨艺术与设计大学获得了艺术研究博士学位,并曾在该校任助理教授。他曾任奥地利科学院DOC研究员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访问学者。他探索艺术如何能够从地方知识中得到启发,从而为生态意识和技术思维提供新的启示。他的工作通常呈现为跨学科(文化研究、媒介研究、计算机科学、遗产研究、人类学和环境人文学等)和跨媒介(影像、动画、声音、文本、装置、绘画、绘图等)的艺术研究项目。在这些项目中,理论与艺术实践总是动态地交织在一起。他也是艺术评论/理论的写作者。

 

 

周乐,艺术家和研究员,他的实践型研究锚定于艺术科技及计算媒体艺术的广阔领域,通过互动艺术实践游走于技术沙文主义(techno-chauvinism)与卢德主义(Luddism)之间,始终以实现技术的多样性为目标从社会、文化和生态视角审视新兴技术的发展。他的工作围绕着具身交互在不同媒介和艺术形式中的呈现展开,并持续关注身体,包括通过技术媒介具身化的身体,与诸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空间计算等计算媒介的复杂交织。

他的互动艺术作品于奥地利林茨,美国西雅图,法国巴黎,加拿大温哥华、蒙特利尔,韩国首尔,土耳其伊兹密尔,中国上海、杭州等世界多地展览。周乐关于互动艺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论文收录于Leonardo、ISEA、SIGGRAPH、ARTECH等期刊与会议,以及NeurIPS、CVPR和ICCV等人工智能会议的艺术专项中。他受邀担任多个艺术科技会议程序委员如ISEA和ACM C&C等。周乐于2020年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任助理教授和交互体验研究室主任,目前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方向博士候选人。